你知道鱼类也有雌雄同体吗?
Translations for the following languages are also provided:English
前言
鱼类雌雄同体以及鱼类变性的研究是一个很少有人专注的主题,目前的研究结果很有可能得到修改或者更正,也希望学者们能在这个领域得到突破。
在硬骨鱼纲中,个体性别的改变是非常常见的。许多的鱼类虽是雌雄异体,并且有成对的生殖腺。也就是说
他们要么只有一对卵巢,或是一对精巢。 但是由于多数鱼类体外受精的繁殖方式,使得他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性别,即两性二态性。
鱼类会分泌激素,将未发育的腺体发育成卵巢或者是精巢。
红鲷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红鲷鱼群由1条雄鱼和几十条雌鱼构成。雄性红雕鱼处于领导位置,带领种群觅食,保护种族安全以及交配。
一旦雄鱼死亡,剩下的红雕鱼雌性中最大的个体就会发育成雄性,继续带领族群。而这一过程叫做变性。
雌雄同体
不过在对过去的三千多种鱼类样本进行研究后,可以肯定的是,所有被作为样本的鱼类都是单性的–他们虽然会变性,但是不会出现雌雄同体的现象。
但是在伍兹霍尔实验室的研究中,偶然发现了例外:在克鲤鱼属的條帶底鱂中,可能发现了雌雄同体的现象。
在讨论具体的细节前,请大家先了解一下鱼类两性之间拥有的的第二性征。
虽然不同种的鱼类区别性别的元素也有所不同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体型:
不同的鱼类有不同的情况,
一般在成熟的个体中,有些种群的雄性较大,比如上文提到的红雕鱼。也有些是雌性比雄性大,比如條帶底鱂。
花纹,颜色
通常来说,鱼类雌雄个体之前的花纹,或者颜色都有区别,雄性红雕鱼的颜色就比雌性更加鲜艳。
而在條帶底鱂中,两种性别的身体颜色模式完全不同;雄鱼由明显的横带组成,从头部后部一直延伸到尾鳍基部附近;
另一方面,雌性的身体则主要由明显的纵向条纹组成,前部完美,后部与雄性的交叉条纹相融合。
PS:交叉条纹模式是该物种的原始模式,所有的未成熟的鱼,无论性别,出生时都是这种图案。
行为:
在产卵季节,條帶底鱂雄性的行为与雌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精神抖擞,好斗,经常跟在雌性后面,以便与它们产卵。
特例的发现
1907年 6月3日,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研究者选取了一条大型的雄性條帶底鱂进行有关雄性精液的检测,可是研究者在该个体中挤出了卵子。
可问题是,这只个体拥有明显的雄性特征(拥有清楚的雄性条纹),但是有产卵雌鱼的外输卵管,背鳍的颜色并不深。
这只个体被单独地养在特殊的水箱中,研究显示,这只雄性條帶底鱂的卵子有较低的生育能力。此时,另一只体型相近的雌性條帶底鱂也被放入了水箱。
可能是因为所有的卵子都被排出,这条條帶底鱂变得消瘦。
此外性格显得专横,并开始显现出更明显的雄性特征。
在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里,人们对这条鱼进行了密切观察。在一些场合,它表现出一种明显的男性行为。它绕着雌鱼转,反复做出动作,似乎是在微弱地试图产卵。
在这一点上不能肯定,但在其他方面,这是一个求爱的雄性行为。
在7月的最后一天,实验者被迫离开实验室,條帶底鱂被杀死,用福尔马林小心地保存起来。对福尔马林中保存的性腺进行检查,发现它是一个复合腺,包含约5%的睾丸组织,稍不成熟,并嵌在一团未成熟和陈旧的卵巢组织中。
睾丸组织以微小肿块的形式出现,主要在腺的后端附近。虽然明显的睾丸结构,这些小肿块显示不典型的结构比正常睾丸,不紧密,并点缀结缔组织。
整个腺体的颜色、大小和外观与保存完好的睾丸一样,不像产卵结束后的正常卵巢那样呈现黄色的季节。
图为该雌雄同体條帶底鱂的描画。
结论
1.这个讨论有趣的一点是,因为ta的组织似乎没有显示出性别的二型性,睾丸组织位于卵巢组织的后面,并在某种程度上与后者重叠。性腺的这种状况让人想起前面提到的复合腺。
2. 增加了分泌物对第二性征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少量的不完善的睾丸组织的存在对个体(主要是雌性)产生了负面影响,抑制了幼鱼向雌性颜色模式的转变;这种个体在产卵季节结束时,产生的积极影响是,近似于雄性的颜色和行为。
3.在现有文献中描述的系列雌雄同体的所有病例中,雌雄同体是在连续的季节发生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发生了明显的原雌性变化。这种情况显然是反常的。
**Citation
- On a Hermaphrodite Example of the Herring(Clupa Harengus). Ann, Mag. Nat.Hist.(7), Vol.9, pp 195-196
- Newman, H. H. “A Significant Case of Hermaphroditism in Fish.” Biological Bulletin, vol. 15, no. 5, 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 1908, pp. 207–14.
你知道鱼类也有雌雄同体吗?